佛山某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是粉絲,生產原料為馬鈴薯粉和綠豆。生產廢水主要來源於泡豆、磨豆、落粉、泡粉、洗粉等工序,日均排放水量約60噸,每小時處理量3噸。廢水有機物及懸浮物含量高,經檢測結果顯示,磨豆廢水COD:4100mg/L,洗粉COD:3000mg/L,落粉COD:267mg/L,綜合廢水COD:3000mg/L。該廢水屬高濃度食品有機廢水,如不經處理直接排放,將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汙染。現公司領導非常重視環保,積極響應國家環保政策,決定建造生產廢水處理設施,對生產過程中排出的汙水進行處理,確保達標排放。應廠方的要求,向日葵色版app下栽針對貴廠廢水的來源、特性及水量,從而製定有效可行的處理方案,本著經濟有效的原則解決廢水問題。
原水水質、水量指標:
根據同類型企業水質情況,確定設計水質水量如下:
項目 |
PH (無量綱) |
COD (mg/L) |
BOD5 (mg/L) |
氨氮 (mg/L) |
SS (mg/L) |
原水水質 |
6~7 |
≤3000 |
≤800 |
≤80 |
≤1000 |
處理後的出水水質:
執行廣東省地方標準《水汙染物排放限值》(DB44/26—2001)第二時段二級排放標準,出水水質指標具體如下:
項目 |
PH (無量綱) |
COD (mg/L) |
氨氮 (mg/L) |
BOD5 (mg/L) |
SS (mg/L) |
出水水質 |
6~9 |
≤110 |
≤15 |
≤30 |
≤100 |
設計水量:
◆ 設計總水量:日處理量為60d/m3
平均每天20小時處理,其餘時間閑置
平均設計小時處理量為3m3/h。
◆ 設計回用水量:18d/m3
平均設計小時處理量為2m3/h。
汙泥處理目標
汙水處理工藝所產汙泥由於沉降性能好,汙泥濃縮後經過壓濾定期清理。
二、汙水處理工藝流程設計
工藝流程示意圖
三、勞動定員
本設計處理過程簡單,操作管理工作量較小,主要監視整個係統的運行情、排泥壓泥等,為保證廢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和效益目標的實現,必須在廢水處理廠的操作和維修管理方麵采取有效的措施,主要有:
◆ 對操作人員進行專門培訓,經考核後才能上崗。
◆ 加強對進站廢水水質的監測,控製工業廢水中汙染物的任意排放,以保障生化處理工藝的安全運行。
◆ 及時整理、定期匯總分析運行記錄,建立、建全技術檔案,為生產運行提供技術能數和設備工況資料,並在此基礎上總結改善,不斷提高運行技術水平。
◆ 建立檢修、保養製度。根據設備的性能要求,進行經常的維護和定期的檢修工作,以提高設備的完好率,延長使用壽命。
自控設計
汙水站內與工藝流程相關池(槽)內安裝液位計,檢測水中的池(槽)內液位。這些自動檢測出的各種數據傳到相關控製設備,以控製相關過程及超限報警。
◆ 控製方式
所有工藝設備均在現場控製箱或按鈕箱,在現場控製箱上設“手動——停——自動”控製轉換開關,自動時,由控製器單元控製;手動時,在現場控製上實施手動控製。
◆ 無功功率補償
采用低壓側無功功率自動補償裝置,補償後功率因數低於0.9。
◆ 設備選型
低壓開關櫃采用國產GGD及XL-21固定式開關櫃。戶內電纜采用電纜溝敷設,電纜采用聚氯乙烯護套電纜。戶外電纜采用直埋敷設,電纜采用鎧裝電纜。
◆ 根據工藝流程的要求配置必要的液位計及PH計等。
服務承諾
本公司本著“技術第一、服務第一、信譽第一”的宗旨,向用戶鄭重承諾:
◆ 按甲方要求完成工程任務,保證工程質量;
◆ 經本公司設計和提供的汙水處理裝置,經本設施處理後保證達到國家和廣東省地方有關排放標準(DB44/26-2001);
◆ 主體設備保修一年,終生提供技術服務,一年後以優惠的價格提供備品配件和維修件。如設備在運轉過程中出現問題,在接到甲方通知後48小時作出反應;
◆ 與用戶建立長期聯係和技術交流,以最新的技術服務於用戶,免費提供技術谘詢和服務;
◆ 汙水處理係統調試期間,本公司為廠方編寫《汙水處理站操作規程》,並負責培訓技術人員。培訓內容包括日常操作管理、設備操作規程、常見故障檢修、設備定期保養、水質分析等。
◆ 定期組織客戶回訪工作,了解係統運行狀況,認真處理客戶反饋的意見,做好工程技術谘詢工作。
![]() |
實地考察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了解水質 |
![]() |
![]() |
定製方案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設備選型 |
![]() |
![]() |
設備安裝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水質監測 |
![]() |
![]() |
是否委托 |
![]() |
![]() |
服務承諾 本公司本著“技術精湛、服務周到、信譽可靠”的宗旨,向用戶鄭重承諾

轉載請保留出處:http://www.mmcao.com/case2/sp/548.html